激光模组/激光器专业制造商
0769-8578 1389
单绿光激光器能稳定输出 532nm 波长的绿色激光,其核心在于 “基频光生成 — 晶体倍频转换 — 光束整形输出” 的精密技术链条。这一过程通过多个功能模块的协同运作,实现了从红外光到绿光的能量转换与光束优化,是激光技术中 “频率转换” 的经典应用范式。
基频光的生成是绿光发射的起点,其核心是激光增益介质的受激辐射过程。单绿光激光器通常以 Nd:YAG(掺钕钇铝石榴石)或 Nd:YVO4(掺钕钒酸钇)作为增益介质,这类晶体在 808nm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的泵浦下,会将泵浦光能量转化为粒子数反转状态。当处于高能级的钕离子(Nd³⁺)受激跃迁回低能级时,会释放出 1064nm 的红外基频光。为实现基频光的持续放大,激光器内置由全反镜和输出耦合镜构成的谐振腔,1064nm 光在谐振腔内反复振荡并不断被增益介质放大,最终形成稳定的基频激光束,这一步决定了后续绿光输出的功率基础。
晶体倍频是将红外光转化为绿光的关键环节,其本质是利用非线性光学效应实现频率翻倍。常用的倍频晶体为 KTP(磷酸钛氧钾)或 LBO(三硼酸锂),这类晶体具有优良的非线性光学特性,能在强激光场作用下将两个基频光子(1064nm)合并为一个倍频光子。当 1064nm 基频光以特定角度(相位匹配角)入射到倍频晶体时,晶体内部的原子极化产生非线性响应,使得光的频率叠加为 2128nm,对应波长缩短至 532nm,即人眼可见的绿色激光。这一过程对晶体质量要求极高,需严格控制晶体的掺杂浓度与光学均匀性,否则会因相位失配导致倍频效率下降,优质 KTP 晶体的倍频效率可达到 60% 以上。
倍频后的绿光还需经过光束整形与输出控制,才能形成符合应用需求的激光束。刚从倍频晶体射出的绿光存在光斑畸变、发散角过大等问题,需通过准直镜组将光束校准为平行光,再经扩束镜或聚焦镜调整光斑尺寸与焦距。同时,激光器内置的光隔离器可防止反射光回传至谐振腔,避免干扰基频光的稳定振荡;功率控制器则通过调节泵浦电流,实现绿光输出功率的精准调控,从几毫瓦到数十瓦不等。最终,经过整形的 532nm 绿光通过输出窗口射出,形成亮度高、方向性好、单色性强的激光束,可满足打标、科研、演艺等不同场景的需求。
从泵浦光激发到倍频转换,再到光束整形输出,单绿光激光器的每一步都蕴含着精密的光学设计与材料科学原理。其中,晶体倍频技术作为连接红外基频光与绿色激光的核心桥梁,其效率与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激光器的性能。正是这种多模块协同的技术逻辑,让单绿光激光器成为激光应用领域中兼具实用性与技术代表性的重要设备。
电话
139-2581-4677
0769-8578 1389
手机站
关注手机站
小程序
鑫优威小程序